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信息
财经信息
  • 贯彻总要求 谋划新发展——2023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解读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12月21日—22日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充分肯定2023年财政工作成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确了2024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标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财政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国内需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一系列举措,并对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等作出部署。

    “此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体现了财政工作的新高度,体现了新时代财政工作的新理念新体系,蕴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新时代财政部门奋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的坚强决心和长远眼光,提振信心、催人奋进。”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总结提炼实、分析形势把握准、布置工作重点明,体现了以政领财的坚定性、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性、履职尽责的担当性、改革创新的开拓性,将极大地鼓舞全国财政系统的信心和士气。”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认为。


    把握“稳”和“进”、“立”和“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逻辑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财政部门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深刻认识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握好“稳”和“进”的辩证关系,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为“进”创造稳定发展环境;把握好“立”和“破”的内在逻辑,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增强和夯实明年经济持续回升的动力,同时也表明,做好明年财政工作要有‘冲云破雾’的魄力,保持进取性姿态、争取突破性成就。”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指出。

    “‘先立后破’是我国长期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工作方法论和重要经验,能够确保新旧模式平稳衔接,避免经济和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

    罗志恒认为,“先立后破”有两层含义。在工作方法论层面,要将“先立后破”经验贯穿财政工作始终,财政要积极地“先立后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工作层面,财政要平衡好防风险与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坚持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总要求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明年财政政策定下的工作总要求。

    从具体举措看,如何做到“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在“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度扩大支出规模,释放积极信号。同时,优化调整税费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

    “提质增效”而言,则要在落实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发力等方面下功夫,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上述举措?马海涛认为,要依托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拓展财政政策空间。具体来说,在地方政府债券方面,要聚焦提升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切实确保债券项目迅速落地、见效,从而带动投资、消费、信贷需求释放以及就业。在结构性减税降费方面,要重点减轻制造业等核心产业税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资本流入现代产业的研发与生产领域,并瞄准“卡脖子”难题,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以财税力量助力科技攻关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看来,“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各类财政资源,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基本目标是通过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放大带动作用,在宏观上为扩大总需求奠定扎实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质增效”主要是通过提升财政治理水平,推进财政领域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结构性调整,强化政策协同,以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政策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全国“一盘棋”,央地齐发力。就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求,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姜国杰表示,重庆财政将统筹财政资源,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除财政自身收入外,还将争取发行一定规模的政府债券,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支出总规模适度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谷剑锋表示,安徽财政将坚持“稳中求进”,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持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突出“以进促稳”,不折不扣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积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用足用活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政策;注重“先立后破”,持续加强债务高风险地区管控,加强财会监督,抓实财政风险化解。


    强化政策支持与财力保障,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财政政策要重点做好的八方面工作。

    其中,在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会议强调,财政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推动解决基础产品、核心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增强产业自控能力,加强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方面的财力保障,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财政补助、税费优惠等要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财政要积极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推动壮大文旅、健康、养老等领域消费新增长点,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增加居民收入。

    在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财政支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分布,推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同时,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在落实这些举措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做好三方面的统筹。”马海涛表示,一是要统筹当前和长远,重视短期市场主体迅速恢复活力与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保障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系统性风险可控。二是要统筹经济恢复与民生保障,科学安排资金投入,在兜牢民生底线的同时,促进经济循环畅通。三是要统筹短期实施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与长期推进的科技、教育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支出政策的效果往往好于收入政策。”罗志恒认为,明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继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同时,由于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提振作用,因此,财政支出政策应重点向这一群体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各个领域、各项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非常重要。对此,罗志恒认为,要注重增强非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非经济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同,政策出台要更加突出系统谋划思维,推动财政政策从“数量规模型”向“效率效果型”转变。

    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财税体制改革作出明确要求,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全国财政工作会提出,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先立后破,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姜国杰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并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积极性,提高财政整体效能。

    “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的需要,更好发挥财政作用。”汪德华指出,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至今已有近30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当在科学总结其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先立后破”的总体原则,按照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的设计原则寻找改革的突破点,确定关键领域。

    具体来看,汪德华认为,应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为核心,着力提升财政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科学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为主要手段,增强地方财政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确立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确立总体宏观税负水平,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筹集功能,合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运行面临的一些难题。”罗志恒建议,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避免政府支出责任持续扩张;中央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支出负担,不断规范转移支付尤其是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等。

    从地方来看,各地财政也在积极探索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近年来,安徽财政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推动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重庆财政针对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围绕深化开发区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支持区县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等进行探索。

    “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各级、各领域,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必须在充分评估政策影响、风险水平、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确保中央改革精神在地方全面有效贯彻落实。”姜国杰说。